痔瘡:肛門出血,絕不可掉以輕心!(anal bleeding~warning!)
痔瘡:肛門出血,絕不可掉以輕心
前言
肛門出血或大便帶血,在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,然而到底應該正視它或是不以為意呢?門診中有九成便血患者,初期都以痔瘡流血的心態,來看待大便出血的現象,而忽略掉可能是腸道潛藏的危機及病變,嚴重可能是癌症。
血便常見的原因
根據文獻報告及臨床經驗,血便常見的原因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及下消化道出血。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外乎消化性潰瘍,急性發炎或腫瘤,不是此次討論的重點。本次主要著重於下消化道出血,排便是否帶有鮮紅或暗紅、血絲的情形;而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,最常見的莫過於痔瘡、肛裂等肛門疾病,其次是大腸憩室疾病、大腸息肉及惡性腫瘤。其他較少見的原因包括潰瘍性大腸炎、缺血性大腸炎及放射性大腸炎。當然其中最可怕的莫過於大腸直腸癌。一般血便只要依照血量多寡、色澤深淺、出血形態以及是否伴隨疼痛即可初步判斷出大概的病因。
診斷與鑑別診斷
內痔的診斷包括乙狀結腸鏡檢或肛門鏡檢。若是直腸出血與內痔無明顯關系時,則須鋇劑顯影及大腸鏡檢來幫忙。尤其是在年齡大於五十歲的病人更是要懷疑惡性腫瘤的可能性。再來要靠肛門指診,主要是為了和直腸癌或息肉區分。在指診時,若摸到高低不平的便塊,手套染有暗紅色血跡時,則要考慮直腸癌的可能性。而直腸息肉若脫出肛門也常會被誤認為內痔,這種息肉常存在於兒童,而且呈現圓形,表面平滑,帶蒂可活動。最後內痔脫出還要與直腸脫垂作區分;內痔脫出時呈現出放射狀粘膜,而直腸脫垂時可看到同心圓狀的粘膜
痔瘡的特徵
痔瘡最常見的現象是無痛、問歇性的便後解鮮血且一定是鮮血,大便常與鮮血分開或少許沾在糞便表面上,鮮血不會與糞便攪拌在一起,糞便大致成條狀且呈現正常顏色(土黃色、土棕色、黄綠色、綠色或褐色),這些也是內痔常見的症狀。這種現象常因用力解便時症狀加劇,若出血情形嚴重甚至會造成貧血。內痔通常不會引起疼痛,除非發生血栓`膿瘍及箝頓性壞死。
大腸癌的特徵
發生於右側大腸的癌症,較常表現的是:大便出血、潛血、以及貧血現象。
發生於左側大腸的癌症,則會表現在大便習慣的改變。病人常會有大便次數增加、想解大便但解不出(裡急後重)、大便變細 (因腫瘤長大 使大腸管徑變小), 大便有點黏液出現且混著血液。
另外還腹脹、腹痛、體重減輕,或甚至不自覺地摸到腹部有一個腫塊等.
結論
大便解血便除了直腸癌以外,最常見的原因是痔瘡,尤其是解鮮紅色血便時,痔瘡之可能性更高。然而無論如何當身體出現警訊時,都不應掉以輕心,不管癌症或只是痔瘡,只要有肛門出血的情形發生,應儘速到合格的醫師處就診,早期診斷,早期治療,方為戰勝癌症的良方,切物諱疾忌醫,迷信偏方,以便錯失治療的良機。
※ (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禁止抄襲) ※
一般留言